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 并且干净

游戏发展史 - 80年代的全能主机

 80年代中期的街机业已有颓废之势,经济和游戏业内的多种原因让玩家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玩家们宁可买主机,也不会把钱投在街机的无底大坑里。但街机更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游戏量身定制的操作方式,都是家用主机所不能比拟的。

 没有就去创造!于是,一系列为了把玩家从街机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为了把街机的游戏体验带到客厅里的家用主机诞生了。

 科莱科(Coleco)就是其中之一。

本博文为视频台本,可能不会带来十分愉快的阅读体验

 1932年,科莱科股份有限公司 的前身—— 康涅狄格皮革公司(Connecticut Leather Company) 成立,主要负责皮革供应和皮具修理贩卖。1950年,随着二战结束带来的皮具订单减少,公司决定将经营范围多样化,开始涉足儿童玩具与娱乐业。1976年,科莱科进入电子游戏业,紧随雅达利的步伐,在Pong发售一年后发布了玩法相近(山寨)的游戏系统。

 随着电子游戏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科莱科越战越勇,在发售数款街机、数个移植街机游戏的小型机以及上百万份电子学习机后,科莱科终于决定向家用主机业进军。1982年8月,科莱科发售了第二世代游戏主机—— 科莱科·愿景(ColecoVision) 。愿景将集科莱科公司的所有优点于一体,同时包含街机,家用机和个人电脑的所有能力,成为一款真正的"世界最强万能主机"。

 与它的竞争对手,也就是 雅达利5200 相比,愿景拥有更强大的性能。运行在3.58MHz的Z80处理器,整整17kb内存 32kb储存 16色32精灵的256*192超高分辨率屏幕,以及优美动听的四音调音频输出。毫无疑问,这是当时性能最接近街机的主机之一了,更强的机能意味着更流畅更复杂的游戏场景,也就意味着更好的游戏体验。

Coleco VidionAtari 5200
CPUZ80@3.58MHzMOS 6502C@1.79MHz
RAM1+16kb+64kb扩展16kb
Storage32kb+256kb扩展32kb
Graphics256x192NTSC 16C32Sprite384x240NTSC 16C8Sprite
Sound四音调四音调

 但游戏体验不止取决于机能,还要看游戏本身是否好玩,而说到游戏,愿景就更有得炫耀了。80年代初最热门的街机游戏是什么?当然是 《大金刚(Donkey Kong)》 。科莱科和任天堂在1981年达成协议,由科莱科负责制作《大金刚》的微缩街机版。

 作为街机游戏中的翘楚,玩家自然是十分期待有一天能在自己的主机上玩到的。正如愿景的广告词," 你的追求就是我们的目标(Your Vision Is Our Vision) ",科莱科和任天堂看到了玩家对移植街机游戏的迫切需求,于是他们做出了行动。

 只要购买愿景,玩家即可随主机获赠一份《大金刚》,愿景更是在广告中声称"和街机一模一样的体验"。而事实也是这样,与同时期其他主机相比,愿景确实拥有最接近街机的游戏画面和音效。强大的性能,最热门的预装游戏,这样的主机只要175美元(约相当于¥3050),哪个玩家会不喜欢呢?于是愿景的销量迅速上升,在短短四个月内就售卖了超过五十万份,科莱科最后共生产销售了超过四百万台愿景。也正因如此,科莱科公司在广告语中自豪地说," 在游戏上,我们是不可战胜的(When It Comes To Video Games,We Can't Be Beaten.)" 。

 愿景在外观上和美泰尔Intellivision很相似。主机上都有放置手柄的插槽,这样在不用时可以很方便地收纳。手柄也都是手机样式的12键+摇杆设计,侧面有两个按钮,不过愿景要更精致一点。

 每个手柄的下方都有一条插槽,玩家可以把游戏附赠的塑料卡片插进去以定制手柄按键。这样游戏操作就更直观易懂,也方便玩家快速在不同游戏间切换操作,每台愿景都自带两个游戏手柄。

 作为一款功能强大,试图做到"你唯一需要的设备(The Only System You'll Ever Need)"的野心十足的主机,愿景也拥有数个硬件拓展模块。拓展模块只需要连接机身上的接口即可使用,但每个模块都需要独立供电,大部分模块的供电器都是通用的。

 要提到上世纪的操作设备,那就绝对不能忘了轨迹球,轨迹球比鼠标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也不像鼠标一样需要在平坦的硬质表面上才能使用。对需要操作精度的客厅游戏来讲,轨迹球自然是极好的操控设备。愿景的《蛇行(Slither)》就是这样的一款游戏,玩家要使用轨迹球控制被困在沙漠里的小人移动,同时要向正在靠近的蛇群射击。玩家也可以使用购买到的轨迹球游玩其它射击游戏,也可以用来模拟摇杆在一些不支持轨迹球的游戏中使用。

 因为设计问题, 轨迹球(Roller Controller) 的电源接口和其它任何拓展模块都不兼容。科莱科最后决定向所有购买充电器的玩家赠送一个转接头,让两种接口的设备可以相互兼容。

 对喜欢驾驶游戏的玩家,科莱科设计了"拓展模块#2(Expansion Module #2)"。拓展模块#2包含一个带摇杆和十二键按钮的基座、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向盘以及一个油门。玩家可以用十二键按钮进行和手柄完全一致的游戏界面操纵,用摇杆进行换档,用方向盘转向,用油门控制速度。随拓展模块#2赠送的游戏叫做《涡轮(Turbo)》,这是由世嘉(Sega)在1981年发行的街机竞速游戏,玩家要在规定时间内超过尽可能多的汽车以获得高分,在模拟街机操作手感上,科莱科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考虑到喜欢体育游戏和动作游戏的玩家,科莱科设计了拳击手套,全名应该是"超级动作控制器套装(Super Action Controller Set)"。顾名思义,这是一套,也就是两个控制器,每个控制器都是拳击手套形状,带有四个动作按钮,十二个标准操控按钮和一个摇杆。就像广告里一样,这套控制器支持绝大多数愿景上的体育游戏和动作游戏,但因为拳击手套过大过重,也有许多玩家不太满意。

 而"拓展模块1(Expansion Module #1)"就不那么风光了。在愿景插上拓展模块1后,它将兼容雅达利2600的绝大多数游戏,这让愿景成为了第二世代游戏最多的家用游戏主机。可是…未经允许就兼容2600的游戏?雅达利绝对不会同意。
 在进行了数月的法律拉锯战后,1983年3月12日,科莱科和雅达利达成和解,雅达利将其大部分游戏授权给科莱科进行分销,这让愿景和科莱科的另一款主机得以继续运行雅达利2600的游戏。

 愿景拥有强大的运算能力,用户购买这样一台高性能机器玩游戏是不是太浪费了?科莱科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们设计了拓展模块#3(Expansion Module #3)。在设计初期,拓展模块#3还叫做"超级游戏模块(Super Game Module)"。

 它的用处是为愿景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设计希望在连接拓展模块#3后,愿景将获得额外的128kb软盘储存和整整30kb内存,同时将可以读取小型光碟(wafers),这将让游戏的储存空间远远大于卡带的32kb。设计师仔细地想了一下,既然要做,为什么不做到极致呢?于是,昵称"亚当(Adam)"的终极版拓展模块#3诞生了。

 在插上拓展模块#3后,亲民的愿景摇身一变成了身价725美元(约相当于¥12600)的个人电脑。亚当有两个磁带读取器,一个自带摇杆和十二键手柄的键盘,两个音视频输出口,三块用于控制各种硬件的摩托罗拉(Motorola)6801处理器,一台打印机,两个 科莱科高速数据磁带读取接口(Coleco Adam High Speed Digital Data Pack Tape Cassette) ,以及两个被称作" 亚当网(AdamNet) "的62.5 kbit/s(千比特每秒)网络接口。

 听起来很强很先进,但经验告诉我们,越精密越复杂的机器也越容易出现问题。仅在发售后一周内,就有超过三百名用户打电话抱怨亚当的各种毛病。

 在亚当启动时,它将产生巨大的电磁场,电磁场强到足以把附近卡带中的数据抹除。火上浇油的是,在数据空白的问题刚被汇报时,科莱科的外包售后公司认为这是亚当在启动后不能正确识别卡带而导致的,所以他们建议在开机前先插入卡带,这样一定就能识别了,而这只会让卡带受到的电磁波辐射更强,也会让用户丢失更多宝贵的数据。

 因为亚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供电会是一个大问题,科莱科好心地让用户少做点工作,在设计时决定由一台打印机的电源驱动整个系统,所以一旦打印机因为某些原因坏掉(或丢失),整台系统就都不能工作了。

 科莱科所谓的高速数据磁带也并没有新兴的软盘更快,对当时的新电脑来说,没有软盘接口就像现在没有SSD一样是不能接受的。再有就是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软件漏洞,诸如更换打字软件模式后需要重启系统才能正常打印等等。

 虽然在纸面数据上达到了设计时的要求,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度都不足以让用户信服,因此亚当远没有愿景那么成功。但科莱科还是毫不放弃地坚持了下去。

 1983年,AtariShock事件爆发,科莱科公司本应就此收手,但他们没有。

 1982年底,科莱科公司从儿童福利院得到了启示,要赋予布娃娃生命,而不是只把她们当成玩具。于是,科莱科公司在1983年推出了需要事先预约领养,有生日,有姓名的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Kids)。制作儿童玩具是科莱科公司的老本行,他们知道该如何讨好孩子们,于是椰菜娃娃火遍全球,成了上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布娃娃。多亏了椰菜娃娃的巨大成功,科莱科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线才能挺过这次危机。

 但好景不长,游戏部门的亏损实在是太严重了,在负债五亿四千万美元后(约相当于¥94亿),科莱科公司开始拆解部门,抛售资产,申请破产保护。1989年7月13日,孩之宝(Hasbro)以八千五百万美元(约相当于¥12亿)的价格收购科莱科的剩余部门。

 至此,科莱科的故事就结束了。


 1986年,在科莱科公司解散游戏部门一年后,比特公司(Bit Corporation)发布了一款名叫"迪娜(Dina)"的山寨版愿景。

 2009年,IGN将科莱科愿景评分为全世界第12优秀的游戏主机,因为"它能在当时把街机以不可思议的还原度带到家里(Its incredible accuracy in bringing current-generation arcade hits home)"

发表新评论